close

  香港中評社3月31日文章 原題:反服貿消極影響何在?李義虎答中評 摘編如下:臺灣學生的反服貿運動已經持續超過一周,但亂象仍然持續。隨著運動的愈加激烈化,連一些臺灣媒體也開始發文反問,學生們真的是在反服貿嗎?針對反服貿運動所折射出的一些問題以及目前美國、日本對臺灣的一些動作,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義虎日前在北京接受了中評社記者的專訪,就一些涉台熱點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記者:反服貿運動反映出怎樣的臺灣政黨政治問題?
  李義虎:目前反服貿運動還沒結束,它以學潮的形式出現,以“占院”作為其比較大的動作。從大陸的角度講,反服貿運動的非理性和情緒化的導向比較嚴重。據我們所知,很多人對服貿協議的具體條文和具體措施並不太瞭解,對服貿的文本也沒什麼接觸,而是聽信了島內若干學者和律師對反服貿的宣傳或宣導,其中影響較大的是根據臺灣國立大學經濟系主任鄭秀玲“自救寶典”編的“懶人包”。“懶人包”里列舉了很多服貿協議對臺灣不利的方面,比如“大陸勞工擁進臺灣”等不太符合協議本身內容的導向和趨勢出現,這也是一種誤導性的宣傳。很多學生是通過上網查閱“懶人包”來瞭解服貿協議的,有的參加學運的學生甚至是在“占院”幾天前才看這個“懶人包”的,這就像是“隔著門縫看人”一樣,這是一種失真的、失焦的認識。
  當然,馬當局在服貿的宣導上也存在一定的瑕疵,它舉行了20場公聽會,但學生沒有積极參与,馬當局也沒有做到深入人心。我認為,不如當年ECFA簽署時那個宣導過程做得細緻,這樣就容易引起大家對服貿協議的歧義甚至相反的理解。現在儘管經濟部長出來講具體的服貿協議,但已為時已晚,而且能不能抵消這種爆發的運動所產生的影響還不好說。
  這次運動是特殊背景下發生的學潮運動,占領立法院和攻進行政院的行為容易使得管理機構癱瘓,社會失序。對比2006年的“倒扁運動”,我們發現,當年游行的100萬人基本上採取廣場靜坐或街頭游行以及講演的方式,所以,從形式上講,這次的反服貿運動已經超越了當年“倒扁運動”的烈度了,這會引發大陸特別是大陸學生對臺灣民主的一些看法。
  我們承認,臺灣在民主方面曾經取得一定進步。但經歷過“倒扁運動”、“陳水扁貪腐”以及此次的亂局,這種群眾運動式的非理性方式也會讓大陸民眾和學生對臺灣民主產生一種“負”的看法。對這次臺灣學潮,大陸民眾或學生更多是採取隔岸觀火的態度,但這並不意味他們心中沒有看法。臺灣社會正面臨一個如何很好地去處理民主與法制的問題,民主並不是說不要法制,民主也是有規範的,並且現代民主是建立在法制基礎上的。另外,民主的界限是絕對不應搞“大民主”,即使“廣場效應”和“街頭鬥爭”也並不多是民主的常態,民主應該是有法制的、有規範的、有制度的民主,也應該是有精神和素養的民主。如果那種“占領立法院,攻進行政院”的態勢再往下延續,就可能“進入總統府”了,而這很可能變成了無政府主義,這樣,就容易使社會進入“霍布斯困境”,也就是非常混亂的、社會完全脫序的局面,相信多數人會認為這對於社會發展來講是一種非常不良好的現象。
  記者:反服貿運動對兩岸關係有怎樣的消極影響?
  李義虎:服貿協議是大陸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經過多次談判達成的,其中已有對相關內容、條款的妥協、折衝,從項目上來看大陸讓的方面多一些,其實這是對臺灣經濟、兩岸經濟的發展都有好處的。服貿協議應該是ECFA 框架下後續的一個重要安排,是順延邏輯的正常延續。其實,現在臺灣的服務業比大陸要有優勢,簽這樣的協議大陸讓利又多,對臺灣是必有好處的,但它為何懼怕呢?這反映出在近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之下,臺灣有些人產生出的一種不自信,總是擔心在大陸崛起的情況下,臺灣被矮化、被統戰、被蠶食。但現在是全球化和區域整合都在加強的時期,其他經濟體都在紛紛採取主動作為去加入到這些過程中。比如,從政治方面講,中日關係不好,韓日關係也不好,但中日韓自貿區的建設還是一直在推動,去年副部長級、局長級的談判一直在進行。
  區域整合的發展態勢就是如此,誰也不能自外於其中,臺灣的反服貿運動會引起別人對它的看法,就是一種“自我的邊緣化”、“經濟孤立主義”,反映出在區域整合強勁趨勢之下和全球化發展的態勢之下,臺灣部分人士的很不自信。近年來,兩岸的經貿關係越來越密切和熱絡,每年的經貿額都大幅度的攀升,去年已經達到了1972億美元,如此大規模的經貿關係必定要向前發展,這不是人為所能夠阻止的。
  現在,我們也逐漸看出,反服貿運動背後已閃現民進黨操弄的影子,這就使得學生運動純真的一面容易失焦。這幾年,臺灣有不少公民運動,但這次學潮背後,我們還是看到民進黨自身反服貿的圖騰在運動中時隱時現。雖然說這次運動要超越政黨政治的因素,但其中還是有一些無法梳理的關係的。當年,李登輝採取的還是一個“戒急用忍”的政策性阻礙,但現在是用一種群眾運動式的堵絕,其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自傷臺灣經濟,對臺灣的前途也是很不利的。
  記者:服貿協議若不通過,臺灣是否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
  李義虎:從總體上來講,兩岸服貿協議若不通過,對臺灣在區域整合中的地位很不利,跟亞太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的途徑更難尋找。實際上講,美國設置的TPP的門檻是很高的,而且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加入的過程,而是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而且其他的經濟體包括美國、歐盟、韓國、東盟都主動加強和大陸的經濟合作與聯繫,只有臺灣自外於此。
  當然,臺灣的反服貿運動有政治因素在內,害怕簽了服貿協議之後臺灣就被大陸拴住了,害怕大陸“以商圍政”的策略奏效,但這都是有些多餘的考慮,把一些政治問題無限上綱了。經貿歸經貿,政治歸政治,雖然說在短時間之內會有一些類似反服貿運動的干擾,對兩岸經貿關係產生一定影響,但從大的態勢來講,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對臺灣的經濟和民生都是有利的。如果反服貿運動之後,大家沉澱一下,反覆比較,仔細考慮,再好好看看服貿協議文本本身,回歸真實,就可能明白一些真的道理。而且,人們還是要明白,兩岸經濟關係還會按照它自身的、內在的規律去發展。
  記者:如果服貿協議無法通過,是否會影響到兩岸之間的互信?
  李義虎:如果反服貿運動繼續,一個社會運動的原理就會出現,那就是中產階級的態度如何。我們應該觀察臺灣中產階級的動向。如果臺灣中產階級支持這個運動,那就是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但從現在來看,臺灣的中產階級並沒有完全參與到這個運動中來,臺灣也還沒有發展到要革命的地步。另外,絕大部分臺灣民眾也不想社會失序,從而使得這場運動走向非理性的方向。
  這幾年馬當局的支持率一直低迷,而且社會矛盾很多,民怨較大,需要發泄,所以正好就在反服貿運動的這個點上爆發出來。但批判歸批判,臺灣民眾並不希望社會混亂,傷害到臺灣的經濟和民生。這次運動,短時間之內會導致島內政局的一些混亂,服貿協議的過關也暫時擱置了,並且不知何時能真的通過。我們知道,服貿協議無法通過,貨貿協議也就無法簽署,兩岸經貿關係就會受到一定影響。但試問,臺灣去年和新加坡、新西蘭簽署協議“類FTA協議”時,怎麼沒有拿來逐條審查?說到底,這還是反映出了民進黨操弄下的一種“逢中必反”的折射。  (原標題:專訪李義虎:臺灣學運會演變成一場革命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54olcgy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